基因名:
LTA
产品别名:
LT; TNFB; TNFSF1; TNLG1E; LTA; lymphotoxin alpha; lymphotoxin alpha; lymphotoxin-alpha; LT-alpha; TNF superfamily, member 1; TNF-beta; tumor necrosis factor beta; tumor necrosis factor ligand 1E; tumor necrosis factor ligand superfamily member 1; 肿瘤坏死因子β; 肿瘤坏死因子β(TNFb);
背景信息:
1975年E.A. Carswell等人发现接种卡介苗的小鼠注射细菌脂多糖后,血清中出现一种能使多种肿瘤发生出血性坏死的物质,将其命名为肿瘤坏死因子(tumor necrosis factor,TNF)。八十年代人们发现其在消耗症中起了重要作用,又称恶液质素。TNF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,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产生。1985年Shalaby把巨噬细胞产生的TNF命名为TNF-α,把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毒素(lymphotoxin,LT)命名为TNF-β。虽然TNF-α与TNF-β仅有约30%的同源性,但它们却拥有共同的受体。TNF-α的生物学活性占TNF总活性的70 %~95 %,因此目前常说的TNF多指TNF-α。1984年TNF基因的克隆开辟了临床试验的时代,是第一个用于肿瘤生物疗法的细胞因子,但因其缺少靶向性且有严重的副作用,目前仅用于局部治疗。